
清明之际,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于4月4日 - 4月6日举办遗体捐献者家属祭奠活动,为缅怀先贤,也为致敬无言良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基础医学院学生展开了一系列志愿行动,在“无言良师”纪念服务队16名志愿者的努力下,共接待了300余名前来祭奠亲人的捐献者家属,为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关怀和细致的服务。

前期准备
为服务好前来遗体捐献告别厅祭奠的家属,有序开展接待工作,同学们精心安排、在活动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校园里,志愿者们将精心设计的指示路牌放置在路口和大门处,方便家属快速找到告别厅;入口处,摆放着黄色和白色的菊花,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供各位家属拿取祭奠;大厅内,摆放着一份特殊的留言板,上面记录着来自60名北医师生写下的“感恩之言”,通过这种方式,将对无言良师的感恩和怀念传递给家属们,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庄重的氛围。




壹 伴在路上的温暖
当天,志愿者早早的来到路上,他们身穿统一的白灰色马甲,站在大门和路口处为前来祭奠的家属指路。他们不仅提供了方向指引,还热情地向家属们解答各种入校及进校后路线问题。同学们认真执勤,与保卫处协调沟通、确保捐献家属可畅通无阻地入校。从西门至告别厅的路程虽然不长,一件件白马甲穿梭其中,为前来祭奠的家属耐心地解释着各项问题,使这段陌生的路线增添了些许暖意。



贰 藏在花里的缅怀
同学们手里拿着整齐的花束,为每位家属送上一枝菊花,以此表达同学们对于遗体捐献者深切的缅怀和敬意。入口的桌面上,摆放着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常务副主任张卫光教授撰写的诗文——“点亮生命,致无言良师”,让家属更加感受到遗体捐献的无私和崇高。

叁 存在匣中的大爱
标注了一个个姓名、一张张脸庞、一行行生卒年月的盒子里,存放着遗体捐献者生前的珍贵物品和回忆。每一个纪念盒里面都承载着无言良师的大爱、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对生命的敬畏。对于遗体捐献者家属而言,捐献者纪念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牵绊。告别厅内,志愿者认真聆听每位无言良师的名字,帮助家属们找到亲人的纪念盒。志愿者们不仅是寻找者,更是陪伴者。他们会认真聆听家属的讲述,倾听大体老师生前的故事,并提供细致的指引,让家属们感受到关怀和安慰。陪伴他们走完整个祭奠的过程。








肆 留在心底的传承
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用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关爱生命”的医学精神,用温暖的心灵传递了爱与尊重的信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和赞扬,有位家属在留言板前看到同学们的感恩之言后泛着泪光说:“谢谢你们让我感觉到,今天不只有我们家属在怀念着他们,还有这么多的孩子在传递着这份思念和大爱。”
此次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次追思悼念,更是一次思政教育,基础医学院“无言良师”纪念服务志愿者们通过接待家属、准备祭奠物品,感悟了生命的重量,深刻体会到遗体捐献者为医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对于科学研究和人类健康的不可替代性,更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医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不断追求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最初的诞生和最后的死去一样
都是人生的必然
最初的晨曦和最后的晚霞一样
都会光照人间




志 愿 我 说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将沉眠的身体赠与医学事业,捐献遗体以供医学教学。在做志愿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打转:我是否会签下遗体捐赠登记表,在故去后成为一名“大体老师”呢?我一时没有十分肯定的答案,但种种顾虑让我更为直观地体会到了这些“无言良师”的伟大,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延续生命意义的方式。老师们就像医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星光,用自身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这些星光不仅照在了路上,也同样照在了我们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选择医学的初心。这堂无声的生命教育课中,我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吾辈定不会辜负期望,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1级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硕士生
孙婧
很幸运当上了“感恩无言良师”系列活动的志愿者。我看到头发花白的阿姨独自一人前来,动作轻柔地擦拭着、抚摸着水晶盒,对着它拍了许多照,无声地诉说着思念,久久没有离去;还看到了年仅一个多月的大体老师,他的照片微微泛黄但是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纯真、令人肃然起敬。看着看着,我的眼眶不由湿润。已上了许多专业课,这却是我第一次对生命的力量与高尚有如此直观的感受。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声感谢:感谢无言良师,感谢每位心怀大爱的家属。
——2021级临床1班本科生
刘思茹
“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共存”。生命因其短暂和唯一显得尤为宝贵,而遗体捐献者在另一个层面“延长”了生命,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生。我特别荣幸当上了这次清明节系列活动的志愿者,我看到了一位被捐献者给捐献者写的明信片:感谢您让我再次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我会带着您那份精彩地活下去;还遇到一对北大的老师,他们的母亲在2013年的时候把遗体捐到了北医,他们的父亲包括他们自己都自愿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书,“我一辈子从医,活着的时候在医学里得到了滋养,去世的时候希望也能为医学做一些贡献”。我在旁边看着来访的遗属,听他们讲从前的故事,我在心里默默感叹这些捐献者的伟大,他们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升华了生命的意义,正如歌词所说:多年以后,我们已经融为一体,带你到处去看晴空万里;多年过去,我们已经共生一体,带你去看世界,花开四季……
——2022级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研究生班白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后湿冷的空气为今日的遗体捐献者祭奠活动增添了一抹神圣肃静的色彩。在解剖楼的遗体捐献者告别厅中,有一面陈列着大体老师水晶盒的纪念墙,水晶盒中存放着逝者的纪念物品,墙根已摆满悼念者献上的鲜花,屋内充盈着淡淡的花香。驻足在这面纪念墙前,我仔细地端详着水晶盒上的照片和文字,大体老师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一辈,也有神采奕奕的青年人,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在一瞬间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死亡并不意味着冰冷和消散,它也可以是默默燃烧的烛火,沉默而温暖。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了进来,她平静地走到一面纪念墙前,找到亲人的水晶盒,将它取下,擦拭,往里头工工整整地放了一些物品,然后她以鲜花为背景,为水晶盒拍下了纪念照片,凝望许久不愿离去。她远去的背影,坚毅而执着——“无言良师”是伟大的,他们的家属也是伟大的,感谢他们为医学事业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2022级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研究生班彭依笛
图片 | 王振斌、 孟霄翔、吴潇、刘思茹
文案 | 范晓琪、程全成
排版 | 范晓琪、程全成
审核 | 孙傲伊、杨岸蒲